DNA 产量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?
2 时间:2025-08-22
(1)质粒拷贝数:载体因拷贝数差异会造成质粒产量明显的波动。高拷贝数的载体常有2-3倍的产量波动,(每毫升培养过夜的菌液,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产量为3-16 μg)。长片段质粒和表达型载体常以中低拷贝数为主,每毫升菌液的产量约为0.5~2 μg。
◇低拷贝质粒:pBR322, pACYC 及其衍生载体,pSC101 及其衍生载体,SuperCos, pWE15;
◇高拷贝质粒:pTZ, pUC, pBS, pGM-T;
(2)菌种问题:菌种保存过程中存在质粒丢失现象,培养细菌前最好先划线活化,以稳定产量。
(3) 细菌未充分裂解:细菌须在Buffer RES/RNase A 中充分重悬,成团的细菌因无法裂解会降低产量。
(4) 试剂准备有误:Buffer LYS、Buffer NEU有沉淀析出,需37℃水浴几分钟至清亮方可使用(请勿剧烈晃动Buffer LYS);Endo-Free Buffer PW1加入乙醇体积不准确(使用前应按照试剂瓶标签的说明在Endo-Free Buffer PW1中加入无水乙醇)。
(5)实验操作不当:在异丙醇沉淀步骤中,由于形成的玻璃状DNA沉淀往往不易观察且松散附着于管壁,极易在后续操作中丢失。建议实验人员严格遵循本产品的《产品说明书》的标准流程进行实验操作。
(5)将Buffer ELU预热至65℃,并重复二次洗脱。
(6)培养时间过长或在 2-8℃保存时间过长会明显降低产量,建议使用新鲜的菌液。
(7)对于难处理的DNA沉淀,可尝试降低离心速度或改用预冷70%乙醇进行轻柔洗涤等优化措施。